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

来源:东方资讯 | 2023-08-13 11:54:45

港南区桥圩镇第三初级中学 林家阳
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“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,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,促进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的和谐发展。”因此,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和教材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,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、智能与德育的统一。在语文教学中,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,进行德育渗透,让德育与智能结合在一起,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,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,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。


(资料图)

一、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

(一)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

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、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,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,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。如在教授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一文时,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,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,再启发引导学生: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,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?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?让学生结合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,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。

(二)语文教学中渗透尊重生命与环保意识的教育

在语文教学中,要结合教材渗透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教育。如学习宗璞的《爬山虎的脚》一文时,让学生在了解爬山虎的生长历程的同时,也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真正含义,体会到生命的不屈、向上、永恒。针对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,在教授《热爱生命》一文时,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,而是应该有效利用时间,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。

(三)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和情感教育

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,就难以担负起时代、国家赋予的重任,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。如在学习莫怀戚的《散步》一文时,我先引导学生理解“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、稳稳地、走得很仔细,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,就是整个世界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——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
(四)语文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

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。

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《守财奴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小说中的主人公葛朗台,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。这个人物的一生与金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他为了钱,七十多岁的人竟能又“纵”又“扑”,他为了钱,可几个小时盯着桌上的金路易,他为了钱,连命都可不顾;他得到了钱,竟同女儿说“咱们俩讫了”“这交易划得来”。这篇小说告诉人们,在资本主义社会中,“金钱”便是人们生活中的轴心,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对金钱问题又有哪些看法呢?他们也想有这样的人生吗?这样的人生、这样的价值观,中学生能效仿吗?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,老师引导学生来体会教师的平凡与伟大,了解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,比如孔繁森、李素丽等,同时也列举出一些反面事例。从而让学生明白,在生活中,钱固然是重要的,但人们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。我们的一生应该像张海迪那样活得有意义,虽然身残却为人类作出了贡献;我们的生活应该像李素丽、雷锋那样在平凡中闪光。通过这样的挖掘与延伸,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教育,把深奥的道理明白化,让学生更容易接受。

二、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
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注意以下几点:一是选用的教学材料既要符合教学要求,也要注重具有典型性,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二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有机统一,即在完成语文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,适时利用教材德育因素,结合学生实际来渗透,过重过轻都不恰当。三是渗透要自然。教学与教育不能机械切割,应注意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,渗透于字、词、句、段、篇的讲解中。这种渗透是两者的自然结合,是水到渠成的。四是注意渗透的时间把握,要在学生精力最集中、兴趣最高的时候,抓住某个问题进行渗透教育,学生才会心悦诚服,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。五是要体现学生的真正参与。要解放学生的思想,让他们怎样认识就怎样评价,不要怕说错,不要事先设定任何结论和“框框”,给学生道德评价的充分自由度。六是要认识到教师的关键作用。教师的作用要在三方面发挥好:一是用心做好教学设计;二是做好引导、辅导和指导,把学生参与的主动性、积极性调动起来,激发出年轻人的思想火花;三是做具有学习启发、道德启迪意义的点评。

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,积极进行德育渗透,对学生进行熏陶、感染,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,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,让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,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,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lww